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3-07-18 16:21:49 编辑: 汤玮
正在热映的国风动画巨制《长安三万里》,让观众穿越回壮美大唐,感受到扬州的诗意唯美和极致盛景。影片中高适和李白这对相交数十年的好友,串联起了整个剧情。
那么,真实的历史是否如影片中呈现的那样?以历史散文见长的扬州作家曹阳春称影片里有10处与史实相悖。
高李相识时并非小青年
“高适与扬州渊源深厚,五年前我接触到了高适的诗文,了解了他的人生境遇后,产生了兴趣,越是深入他的内心,越是产生强烈共鸣,从此我立志研究高适。”曹阳春是省作协会员,多年来致力历史题材写作,与高适“相遇”后,他以此为课题,搜罗到了国内能找到的所有关于高适生平的史籍和诗文集,开始系统研究高适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在他今年付梓出版的散文著作《大漠魂》中,就收录了5篇关于高适的历史散文。
“影片中,高适和李白相识时不足20岁。其实,他们的相识,据史料记载是在天宝三载(744),那一年高适已经45岁了。”曹阳春介绍,那一年夏天,高适和李白在梁宋相遇,在场的还有杜甫。那时,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了。
这期间,高适与李白等人唱和,写了《同群公秋登琴台》,还写了《宋中别周梁李三子》,“以李白的诗名,以高适、李白、杜甫的关系,他们三人不可能同时屏蔽了前面20多年的交往,不可能一点点诗文、史料都没有留下。”曹阳春说。
高李不存在“扬州一年之约”
影片中,李白与高适有“扬州一年之约”,曹阳春经考证后认为,高适自开元九年(721)离开长安后, 到开元十五年一直居住在宋州,从未来过扬州,这期间,经常与他纵酒高歌的是韦参军和庞十,并不是李白,所以,根本不存在“扬州一年之约”之说。
“影片中高适和李白一起游历荆襄这段描写也是错误的。”曹阳春介绍,开元十五年,高适与他的好友梁恰一起游历荆襄,前后两年左右,这个时候,高适还不认识李白。高适后来写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和梁恰的《观汉水》均可佐证。
此外,影片中“高适在江船上见到孟浩然”这段描写也与史实不符。曹阳春介绍,高适游历荆襄时,并没有去拜访孟浩然,高适路过襄阳城外时,恰逢冬天,孟浩然已冒雪北上,孟浩然要去应第二年春天的进士科。“高适已在宋州务农多年,他的诗文中常见‘苦’‘穷’,他对参军、少府,对稍微有点地位和名气的人,都会大写特写,如果见到了孟浩然,他不会错过这样的表达机会。”曹阳春说。
高李驿馆相遇吟诵《燕歌行》也是硬伤
曹阳春介绍,高适于开元七年首次参加科考,即《别韦参军》中所说的“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未中。常建和王昌龄登进士第是在开元十五年,前后相隔8年。“所以高适落第后,不可能在长安街头看到8年后常建骑马赴曲江的场景,电影里的这段描写显而易见是错误的。”
此外,影片里,李白和高适在驿馆里相遇,吟诵《燕歌行》的场景打动无数观众的心,其实这也是错误的。曹阳春介绍,《燕歌行》写于开元二十六年,那一年,高适离开蓟北已有4年,《燕歌行》并不是从蓟北南返宋州的途中于驿馆里写的。“高适从北方南下,那是开元二十二年的事情(沿途一路漫游,经易州、恒州、邯郸、涉县等地),即使高适第二次从北方南下,那也是天宝十载的事情(以封丘尉的身份北上送兵返程),这两个时间节点,高适都不可能在北方驿馆里与李白相遇。”
高李黄鹤楼隔墙相会也非史实
影片中,永王伏诛后,高适和李白在黄鹤楼隔墙相会,这段场景是史实吗?
曹阳春介绍,至德二年(757)年初,高适任职淮南节度使,在扬州呆了一年左右,第二年四月,也就是乾元元年(758)四月,高适离开扬州,经宋州、汴州抵达洛阳,他的新职务是太子少詹事。乾元二年,李白才遇敕得赦,“在李白被囚期间,高适不可能以淮南节度使的身份在黄鹤楼与他相会,不仅时空上不吻合,后期的职务上不吻合,逻辑上也不吻合。”
此外,曹阳春还用翔实的史料佐证,就影片中“高适为救郭子仪,向哥舒翰求情”“入哥舒翰幕府后,高适参加石堡城之战”“扬州之战,是‘永’‘高’直接对抗”等描写提出质疑,“这10处‘挑刺’是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鞭策和希翼。”曹阳春说,希望《长安三万里》导演在勾勒诗意唐风画卷的同时,能呈现更真实的画面和史实,增强观众对历史的认知。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