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首页新闻中心百姓播报百姓心声智慧扬州百姓教育房产理财 电视直播
当前位置公共部分->百姓播报头条

扬州百岁“女特工”曾上演现实版“潜伏”

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4-09-30 14:22:02 编辑: 周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怀念为新中国建立而牺牲的无数革命烈士,特别是曾经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怀念为新中国建立而牺牲的无数革命烈士,特别是曾经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

9月6日,一位名叫李玲的老人在扬州逝世,享年100岁。

李玲,一位老兵、老党员,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更为特殊的是,她还是一位传奇“女特工”,隐姓埋名打入敌人内部,常用一碗米汤传递情报,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的任务。

“文艺抗战” 军训之余编课本、演话剧

昨天上午,家住广陵区汶河街道通泗社区的郑小玫在家翻看相册,母亲李玲的音容笑貌不断闪现在她的眼前,母亲曾经讲述过的一段段抗战经历更是让她难以忘怀。

李玲,1925年出生于南通市。1938年3月17日,南通城沦陷,日寇烧毁了她的家。1939年,年仅14岁的李玲投身革命,在如东县马塘镇参加了抗战支队妇女分队,担任二班副班长。

“母亲的文化基础好,除了每日军训外,她还编课本、演话剧,带领大家‘文艺抗战’。”郑小玫说,队里有十多名战友不识字,母亲就编写以抗日为主题的识字课本,利用午休时间给每人装订小本子,分别抄上课文,编一课,教一课,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母亲编的‘打鬼子’话剧还参加了镇上的公演。”郑小玫说,当时,母亲带领一群战友时常在夜晚排练关于人民抗战、渔民苦难生活的戏剧,赢得了群众的拍手叫好,更加激发了大家的抗战激情。

上演“潜伏” 打入敌人内部,常用米汤传递情报

“母亲原名‘倪祥’,参加地下工作才改名为‘李玲’。”用郑小玫的话来说,母亲不仅聪明伶俐,还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因此很快被党组织派往敌占区开展地下工作。至此,一名传奇“女特工”开启了潜伏生涯。

“母亲很快学会了日语,表面上为敌方工作,私底下不断找时机收集情报。”郑小玫说,每天等到打字员下班,母亲都会偷偷地查看文字材料,将重要信息记在脑子里,之后再采用各种隐蔽的方式传递给党组织。其中,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米汤写密语”:拿毛笔蘸上米汤水,将情报编写成密语,再通过不易引人注意的方式把情报传递出去。一般人拿到,根本看不出什么异样。需要用碘酒往上面一涂抹,这些字迹就能显露出来。

一次,李玲截获了敌军布防图和《苏北最高军政首脑会议记录》,她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将情报传递给党组织,为我方战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一次‘里应外合’,常常听母亲提起。”郑小玫介绍,为了筹集革命经费,我方战士需要进城贩卖物资,但城门总有敌人站岗,“所以每次都是母亲提前赶到,用日语与岗哨搭讪,分散对方注意力,趁机将战友放进城。”

“母亲常说,自己是党的女儿,为了党的革命事业,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郑小玫郑重地说。

不忘初心 “红色伉俪”晚年也在无私奉献

李玲和丈夫郑正,是当地出了名的一对“红色伉俪”,两人年轻时保家卫国,转业后建设祖国,即便离休步入晚年,也不忘初心,热心公益事业。

“我们全家共有10名党员,这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和谆谆教诲。”郑小玫自豪地说,离休后,父母互相配合,父亲写书、母亲校对,二人先后主编出版多部著作,其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录》《红军长征史诗》《毛泽东诗词读本》《张永寿传》《许幸之诗集》等,都是二老自己自费印刷出版,且免费赠送给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战友同事的。

“一有空,两位老人就给青少年和年轻党员讲红色故事,大家听了感触很深,收获满满。”通泗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尤其是步入耄耋之年后,每年国庆节前,这对“红色伉俪”都会拄着拐杖,到新华书店买几十面国旗,分发给沿街的小商铺,并让他们挂好。

关心弱势群体、扶贫济困,是李玲和丈夫一直在坚持做的事。“大到国家,小到邻里,只要有需要,父母都会捐款捐物。”郑小玫透露,曾经一次,父母了解到小区清洁工的孩子上大学有困难,他们主动资助;多年给自己理发的师傅家庭有困难,他们也主动资助;逢年过节,他们都要给困难的邻居送粮油,年年不断……

“父母先后逝世,没有留下任何财物,但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郑小玫看来,父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后代学习和传承。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