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首页新闻中心百姓播报百姓心声智慧扬州百姓教育房产理财 电视直播
当前位置公共部分->百姓播报头条

8年了!耄耋老人连年祭英烈

百姓生活网www.yzcn.net 2023-03-24 10:04:15 编辑: 周嘉

22日,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一位颤巍巍的老人赶来祭扫英烈,再次引起志愿讲解员张明海的注意。“我已经多年在清明节前后见到这位老人。”昨天,记者联系上这位家住江都区大桥镇杨墅村的老人,老人名叫姚允康,今年已90岁高龄。

22日,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一位颤巍巍的老人赶来祭扫英烈,再次引起志愿讲解员张明海的注意。“我已经多年在清明节前后见到这位老人。”昨天,记者联系上这位家住江都区大桥镇杨墅村的老人,老人名叫姚允康,今年已90岁高龄。

九旬老人

这些年每年都来祭扫

“持续阴雨,馆外有段路有些泥泞。”张明海说,他远远看到老人颤巍巍走来,就知道老人又来祭扫了,他已经多年在清明节前后见到这位老人。走到馆中,老人在“解放三江营烈士纪念碑”前注目许久。

张明海表示,随着这几年江都当地为一些三江营烈士寻亲,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有烈士的亲属远道而来祭扫。“我一开始以为这位老人是哪位烈士的亲属。”张明海说,询问中得知,老人已90岁。

“这么大的岁数,清明节前后坚持来了这么多次,真不容易。”张明海说,老人告诉他,自己就是大桥镇人,渡江战役时自己才十几岁。这些年,住在大桥镇的居民,每年来祭扫英烈的有不少,张明海就帮助老人登记并向他讲解一些英烈的英勇故事。

讲解中,老人的一句话引起了张明海的格外关注。“他说,11个人都牺牲了,如果当时看看纸条上的名字,就知道他们是谁了!”张明海说,老人坚持这么多年赶来祭扫英烈,是忘不了渡江战役中牺牲的11位解放军战士。

一直记着

少年时曾住在家中的解放军

昨天,记者联系上这位名叫姚允康的老人,他向记者讲述了坚持8年祭扫英烈背后鲜为人知的原因。

“我们村离大桥镇2里路左右,原来叫七姓庄,现在属于杨墅村。”姚允康说,渡江战役前,村中突然来了不少解放军,那时他才十几岁。一开始,解放军都是在村边的,后来村民户户去请解放军到自己家中歇息。

姚允康告诉记者,当年他们家邀请了12名(应是一个班)解放军,这些解放军在家中纪律严明,挤在一间房内住,帮他们家干活,还陪他玩,给他讲一些英雄故事,他很喜欢住在他们家的这些解放军。

“时间不长,我就看他们在扎背包。”姚允康说,当时自己年纪小,不知道要打仗了,就知道这些解放军写了纸条放在背包内;后来听大人说,那些纸条上都是这些解放军自己的姓名、籍贯、留言等内容。

每个人的包整齐地摆在他们家中,渡江战役打响后没隔多久,姚允康记得,12人中只1人回来拿走了所有的包,他问了大人才知道,另外11人在战斗中牺牲了,只剩下这1位回来拿背包匆匆离开。

鱼水情深

当时家家都住过解放军战士

“他们都很年轻,比我大不了多少。”姚允康说,这些年只要一想到曾住在自己家的12位解放军战士,他就难过,忘不了这些不知道名字的解放军战士。自己年龄大了一些,愈发忘不了他们,就每年在清明节前后,到纪念碑前祭扫牺牲在三江营的革命英烈,寄托自己对那些战士的哀思。

提及大桥镇原来的七姓庄,江都文史爱好者徐乐飞告诉记者,在抗战时期,这个庄的村民非常拥护共产党,1939年9月,中共江都县委就是在大桥镇七姓庄成立的。他的父亲徐勤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在那边挂职,他曾多次前往调研该村村史,渡江战役前夕,家家都住过解放军战士。

据党史资料显示和党史专家考证,1949年4月,第八兵团渡江战役指挥部设在大桥镇大名鼎鼎的“徐大房”,部队战士就驻扎在周边不远的村庄,“现在是杨墅村七姓组,七姓的由来也很有意思。”徐乐飞表示,之所以叫七姓,是因姚、魏等七姓住户居于此而得名。

“馆中纪念碑上的名字,多是解放三江营时牺牲的知道名字的战士。”徐乐飞说,当渡江的冲锋号吹响,战友们只能匆匆为长眠三江营的烈士镌刻了一块纪念碑,碑上留下姓名的烈士共有67名,渡江后牺牲的可能不在馆中名单上。

徐乐飞称,新四军在三江营一带活动,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虽在当地短暂停留,但渡江战役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军民结合的战争,人民对军队的支持,从渡江支前的壮举上就可见证。姚允康老人深深挂念着曾住在自己家的那些不知姓名的解放军,便是军民鱼水情深的体现。

来源:扬州网